斯里兰卡两千年的古王朝历史以中部的密林地区为中心,僧伽罗文明在以阿努拉德普勒(Anuradhapura)、波隆纳鲁瓦(Polonnaruwa)等为代表的城市繁衍开来。小乘佛教在这里生根发芽、普度众生、继而发扬光大,成为佛教文化中心之一。王公将相们不仅种植神圣菩提树,而且修建城墙、构筑大坝与水渠。
公元前五世纪维阇耶(Vijaya)王朝在阿努拉德普勒建立。这里是锡兰国第一个古城,在随后十个世纪的历史长河里,伴随着数次同南印度入侵王国的战乱与纷争。而期间佛教的引入真正为僧伽罗文化刻上坚实的烙印。公元前六世纪,属于印度雅利安语系的部落,由其首领僧诃罗率领,从南印度末端跨过保克海峡(Palk Strait)渡海而来。公元四世纪末,远在天竺以南的斯里兰卡岛屿即同中国有文化交流。梵语古称Simhalauipa,玄奘在随后的《大唐西域记》中音译为“僧迦罗”。中国史籍称“狮子国”,是梵语本名的意译。
要深入理解和感受斯里兰卡的灿烂文化,就不得不从邻近的密亨塔勒(Mihintale)说起。
遥想大名鼎鼎的北印度阿育王(Ashoka),大概是印度各类王朝中最推崇佛教的一位君主。在他的治下,源出于菩提伽雅(Budhigaya)的佛家哲学在南亚次大陆流传开来。就在公元前三世纪,阿育王之子摩哂陀(Mahinda)与公主僧伽密多(Sanghamitta)受其父王之托,渡海前来兰卡传教。相传两位王室使徒与斯国天爱帝须王(Devanampiya Tissa)在弥沙迦山(Missaka)相见,国王在此对佛陀的皈依标志着锡兰佛教史的正式纪元。引山在阿努拉德普勒城东九里,就是今日的小镇密亨塔勒。摩哂陀在天爱帝须王的供养下,在此弘扬佛学、兴建教院、广纳佛徒,留有精雕细琢的祭坛、灵塔和石窟。
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这里已是一片废墟。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人员,整个遗迹散落在弥沙迦山的山脚各处、鲜有游人抵达。人们可以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,潜心穿越,默默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辉煌。那一千八百四十级古老的花岗岩台阶,引向罗汉们同王室宣讲佛法的净地。
在破败的建筑物间,有一种石雕大概最能引起游人的注意。这在梵文中被称为Vahalkadas,是一种刻有数个图腾及装饰图案的圆盘。圆盘边缘依照逆时针(东北西南)的顺序,依次展现大象、雄师、骏马、水牛四种兽。其中大象意味着新生,雄师代表疾病,骏马象征生命渐渐变老,水牛意味着死亡。这是人生的四个阶段,是生命的年轮。在兽之内围绕着欲望之火,这是要告诉我们人之将死、那生命最后的念想。随后是代表区分好坏能力的天鹅,我们在善与恶之间修行、徘徊。在圆盘的最里端,是佛家思想中最重要的莲花,象征着生命轮回与受难的终结,即涅槃(Nirvana)。可以看出,这一简单的圆盘,不仅是精湛的艺术品,更是将传统文化与根深蒂固的佛教哲学浓缩植入其中,非常具人文价值。
相关阅读:斯里兰卡古王朝探索记